Are we finally going to see a champion defending its title?

這就是 NBA 在新球季開打前的現況,所謂多元王朝時代。
不論你相不相信開坦克,重建始終是通往勝利之路的一部分。每支球隊都必須為榮耀的歲月付出代價。現代 NBA 幾乎不可能永遠活在「win-now」模式裡。就算是最有企圖心的球團——那些想同時爭冠又養成新秀的——也很快發現「雙軌並進」幾乎是神話。Spurs 或許是最接近的,用老將群帶出 Kawhi Leonard,看似完美計畫……最後卻被背骨收場。
從那之後,新的薪資上限加上第二層圍裙(second apron)」制度,要進入奪冠空間路途更遙遠,而開窗期卻前所未有的短: 輸球、重建、等待時機、all in —然後,不論有沒有贏,因為 all in 薪水卡死後只好砍掉重建。
如今的冠軍窗,比以往更窄。Bucks 為了 Giannis 全力拼冠,用未來換來 Jrue Holiday,結果成功了,但也因為無法留住整個核心而崩解。Nuggets 去年之所以能登頂,是因為成功留下 Jokic、Murray、Gordon、還有 Porter Jr.,但今年他們也不得不放走 Kentavious Caldwell-Pope。這就是勝利的代價:人人都該被加薪。
當然,也不是奪冠後就注定無法再贏。當年堅持不拆雙J,可以說是現行制度下最大膽的決定。而要不是 Tatum 受傷,去年 OKC 能不能奪冠就是另外一個問號。但就算如此,今年夏天 Brad Stevens 還是得面臨新財務規範下,放掉三位奪冠老將 Jrue Holiday, Al Horford 和 KP;既然 Tatum 在養傷,今年就算練兵測試的過渡時期。